目前,互聯網通過整合創意、硬件、軟件、資本等要素,正在形成具有極大包容性的文化商業生態系統。如果要談互聯網顛覆演藝設備行業還為時過早,但專業音響燈光行業正在經歷從產品消費到產品服務,從單一產品到系統解決方案的轉變時期,“互聯網+”一旦成熟運用到行業中,將會為專業音響燈光行業的產品、渠道、營銷等傳統商業模式帶來一場巨大的革命。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用戶達到隨機使用、大量流動和廣泛分布,互聯網對于傳統專業音響行業最大的沖擊首先體現在渠道和終端用戶的購買習慣上。過去由于信息不對稱,用戶通過渠道商找產品,而現在用戶是通過微信移動端等互聯網途徑找到廠家變得更順暢和普遍。同時,互聯網還可以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對產品的開發、研發有更精準的定位。
演藝設備制造業如何利用好互聯網,不妨學習一下最先開啟互聯網轉型的家電企業海爾。海爾今年3月在鄭州建起互聯工廠,海爾的互聯工廠模式不是一個工廠的概念,而是一個組織的概念,這個組織不僅涵蓋了制造、研發、營銷等企業內部各個環節,而且還包括用戶、供應商等合作伙伴,把用戶、供應商等攸關方納入到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形成一個可視化、自驅動、自優化的動態制造體系。
海爾互聯工廠第一個定制空調的客戶,從下單到提貨的5天時間里他接到了N條短信,每個訂單都有唯一的身份識別碼,通過識別碼,從排產、備料到安裝面板,每個環節都有短信提醒,用戶實現全流程可視,就像查詢快遞狀態一樣。
海爾互聯工廠
同樣,互聯網也可以對音響燈光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過程進行重塑,這里就催生了大量的商機。但是現階段的中國音響燈光企業大部分還沒有完成自動化生產的轉變,智能化生產更是少之又少,只有極少的企業引進機器人,開始智能化生產的嘗試。從自動化的階段到智能化的階段,大概需要10-15年的時間,對于音響燈光制造企業來說,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銳豐音響總經理凌子斌在提到工業4.0這個概念的時候,他認為對于音響燈光的企業家來說,首先要有互聯網思維,若不善于用互聯網的思維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指導企業發展的話,可能會被工業4.0拒之門外。
互聯網+ 為品牌發展注入新活力
“互聯網+演藝設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和專業視聽行業有深度的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雖然目前還沒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互聯網+演藝設備的發展模式,但是互聯網對于演藝設備行業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
其中,互聯網思維運用在演藝設備營銷領域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過去中國專業音響燈光行業處于一種野蠻式生長時期,行業內對于品牌的塑造與認識還比較粗淺,也還沒樹立起品牌建設的意識。隨著行業進入重視品牌建設的時代,互聯網去中心化,去權威的特點,為每一個品牌創造出平等宣傳的機會,成為了企業打造品牌的極好平臺。
以2015年中國音響燈光行業品牌評選活動為例,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推動行業民族品牌的發展。自啟動以來就得到了演藝設備行業的廣泛參與,引起一種行業級現象,讓一直偏安一隅的演藝設備行業借助互聯網強大的互動分享機制與傳播力量的力量,得到一傳十、十傳百如滾雪球般的傳播效果,把中國演藝設備品牌推向更廣闊的空間。
對于音響燈光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實現品牌營銷,三基音響總裁鄭戈提到:“對于三基音響來說,一直在探索新的推廣渠道和方式,特別是現在自媒體的運用對企業的宣傳傳播速度和程度是傳統的傳播方式所難達到的。”
毋容置疑的是,互聯網將成為未來音響企業營銷制勝的關鍵。
在中國演藝設備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時代,互聯網+品牌將成為這個時代顯著的標志,這其中就包含了新技術、新信息、新材料、新方式的融合,可以帶動產業升級,從而推動轉型發展,最終形成品牌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