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時,臨近工廠下班時間,火炬(翔安)產業區內的道路上,行人漸漸多了起來。在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廠房的不遠處,一座裝扮一新的綜合商城像磁石一樣,開始把人們吸引了過來。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昨天下午正式揭開面紗。作為翔安區精心打造的大型綜合配套服務中心,它的開業,不僅標志著火炬(翔安)產業區的配套服務有了“升級版”,也為翔安區服務園區建設、服務企業發展探索了新的模式。
千家企業增添新配套
說起廈門的工業,人們不得不提及的便是位于廈門東岸的火炬(翔安)產業區。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這里入駐企業已近1000家,其中規上企業131家,工業產值超過800億元,已被外界公認為海峽西岸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隨著產業區的快速發展,園區內員工數量的不斷增加,一個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數十萬工人在工作之余,該去哪里購物和娛樂?事實上,翔安區委、區政府很早就關注到了這一點,并將其視作一項重要工作。
“翔安新區成立伊始,我們就始終堅持工業立區、工業強區的理念,把加快工業發展作為最主要任務,大力推進火炬(翔安)產業區等工業集中區的建設發展,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著力引進國內外企業來翔安投資,為翔安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昨天,翔安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區更要把優化產業園區生活配套,當成進一步做強做大火炬(翔安)產業區的重要條件。
集“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閑”和“文體、衛生、人力”于一體的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昨天下午迎來了首批客人。這一刻,產業園區的配套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據透露,以此為支點,接下來,翔安區還將加快推進園區周邊農村發展用地及邊角地開發,最大限度地為園區企業員工和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為產業園區引進企業、留住人才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百家商戶共筑新商圈
盡管才第一天營業,但是昨天傍晚的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卻已是人流如織。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位于翔安區西爐路,緊鄰友達光電、TPK等大型企業,總占地約31528平方米,總規劃建筑面積約55675平方米,目前一期已建成面積21177平方米,將打造成集餐飲、購物、酒店、文體、娛樂及政府公共配套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生活配套鄰里中心。
記者留意到,此次完成招商的商鋪共有100多間,主要以餐飲、便利店、美容美發、通訊、網吧等基礎服務類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翔安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鄰里中心還成功引入了馬巷鎮“產業園區便民服務中心”、區人社局“人力市場分中心、勞動監察點及仲裁庭”、翔安圖書館“鄰里書屋”、廈門市第五醫院第一門診部等一系列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這意味著,今后,在火炬(翔安)產業區工作的員工們,將無需“出遠門”,就能辦妥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小事”。
昨天,鄰里中心的一份計劃表,同樣令人矚目。接下來,這里將引入大型商超、KTV、臺球城等休閑娛樂類項目,并在年底前啟動項目二期建設,規劃有大型商務酒店、休閑娛樂廣場等項目。
種種跡象表明,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并不是僅僅定位為滿足產業區員工及周邊村民生活消費需求的購物場所,而是促進區域商業與經濟的發展,拉動周邊商業騰飛的新地標。
退養漁民喜獲就業新渠道
徜徉在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內,昨天不少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這其中,自然包括剛剛轉換生活軌跡的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
“第一次進入餐飲業,感到格外新奇和興奮!瘪R巷鎮退養漁民小劉在鄰里中心開了一家小吃店,她說,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她終于在這個新商圈找到了奮斗的新天地,她相信自己的生意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實際上,在謀劃成立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之初,翔安區便把商鋪招商和推進該區被征地農民與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就業工作緊緊地維系在一起。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種子,也將很快在翔安產業園鄰里中心生根、發芽。翔安區昨天寄語產業園區企業、員工多提意見和建議,使中心能真正成為翔安區“共建、共治、共管、共評、共享”的一個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