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中文-亚洲第一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综合网站-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国内精品久久影视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信息(家庭影院) > 30年,看中國家庭影院興衰史!
30年,看中國家庭影院興衰史!
更新時間:2015-7-10 13:47:41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導讀]  1994年,筆者擁有了一臺錄像機,那一年我6歲,第一通過電視之外的其他途徑,有選擇性的看了第一部電影。十年之后,電視尺寸也跟隨著從VCD、DVD以及時代的變化同時進步,人們為了滿足對電影資源的享受而不斷改善輸出設備的條件,而二十年之后,當筆者為朋友設計一套家庭影院的同時,突然的意識到中國特有消費觀念和電影情節:為了買而買, 為了看而看。

  這不是一篇針對產品或者技術的文章,而是一篇反思我們如何定義當前的認知需求,國內的視聽文化起步晚,同時也受到了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人群所主導的緩慢觀念改變,以至于今天的市場看似風生水起,價格平和,但實際上與我們的真實需求和理解并不平行,理由眾多,我們今天借由國產電影發展文化說起,點滴的故事,能夠看出大環境下,中國人的視聽理念。
  
  國產電影興衰起落 30年硬件更迭
  1980~1990:單調生活背后追求的高品質文化娛樂
  筆者出生在80年代末期,所以只能從切身的體會上來觀察當時普通家庭中父母對于影音文化的需求。在90年代初期,電視的尺寸剛剛有了提高,但同時做為剛剛興起的家庭輸出設備硬件錄像機而言,高價格背后的普及率很低,試想當時國內主流電影還是資源極少的港臺電影,基本上的共享渠道就是互相拷貝或者租賃。另外一方面國內影院的普及率也不高,影片檔期長,更新率低,電影文化的低迷導致當時的影音需求幾乎是0,在單調朝九晚五工作之余,這種所謂高品質的文化娛樂并不服眾。
      在90年代,錄像廳、錄像帶租賃加上并不景氣的電影市場,都讓消費者對硬件的需求可有可無
  受到電影文化的影響,錄像機做為家庭影院的啟蒙硬件,在當時來看普及度只能說一般,誰家有就去誰家看,畢竟片源也少,沒人愿意去購買錄像帶,即便是通過快捷的租賃手段,也沒有讓錄像機成為必需品,但是,錄像機也是打開國內家庭影院的主要啟蒙因素,從那時起,影音設備已經注定成為家庭電器中的重要一員,只不過是否舍得買的問題。
  國產電影把脈群眾認知
  1990~2000:國產電影把脈群眾認知
  有一句說一句,很多時候某一產品瞬間普及到家庭中,一定是受到了文化層面的影響。筆者在初二的時候才擁有了一臺VCD機,沒辦法,大環境促使你的設備必須淘汰和設備跟進,這跟你的實際需求無關,而是硬性的證明你沒有淘汰和落伍。
  
  ”1997過去了,我很懷念他“ 而1998,迎來了國內影像設備的大幅度革新
  1998年算是國產電影的爆發,也從而帶動了影音設備的大跨度更新。《甲方乙方》《愛情麻辣燙》《我是誰》等等高質量電影的出產,從這個時候開始變成了商業文化和促進快消品增進的主導因素,傳統的錄像機無論在更新速度和播放效率上遠不及VCD機來的實在,所以在短短1-2年的時間里,VCD迅速取代了錄像機,成為家庭視聽的標準電器,無可逃避的上位了。
  當時我的家里購買VCD機的價格應該是在1000元左右,附贈你一些VCD碟片,隨后的時間里,盜版蜂擁而至,這和錄像機的時代就完全不同了,碟片價格低(5-6塊錢?),片源更新速度快,VCD的利用率也更高,加上國產電視劇和國產賀歲劇的增多,VCD的出現恰恰填補了用戶消費理念的需求,我們在那2年里可以看到滿大街的VCD廣告,甚至過節送禮,都是VCD機。
  
  家庭影院的初步形成
  進入2000年以后,整個國內的電影文化得到了質變,這個質變不能說是電影的高速發展,而是電影對于人們課余生活的影響發生了質變。在90年代,受到輸出播放設備的制約,其實人們單單對于“看”而言,要求達不到滿足,或者不愿意花費更高的成本滿足視覺上的需求,比如強行的去購買大尺寸的電視,或者高價格的購買尖端播放器。因為器材的高度跳躍沒辦法和價格的遞增形成正比,從而有條件的人更多的是去滿足片源的購置或者對于“聽“上面的加強,所以你能夠看到,在20年前,家庭影院的重心并不在”看“而是在”聽“。
  2000~2010:大提速的設備革新來滿足需求
  從VCD到DVD可以說是轉瞬間的是變化,我們想一想,電影片源的增多之后,對于影片的質量、清晰度就自然有了要求,DVD從而很針對性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而實際上DVD的出現,本身在技術層面上優化了對于碟片的讀取,VCD只能達到240線的標準,而DVD可以高達720線的標準,因此在清晰度方面,DVD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取代是自然而然的。
  
  盜版時代的諸多對與錯 打開了一個市場也注定滅亡這個市場
  我們在回到電影的話題上,到了2003年之后,電影市場在得到群眾肯定后繼續大步邁進,導演、演員的增多,同時港臺電影爭取大陸市場,將電影的檔期不斷縮短,人們不光有的看,還可以有選擇性的看,好的題材一拍就是3部,差的題材換個角度繼續拍,好電影成了典型,爛電影也不會被淘汰,只是變化成了商業斂財的途徑,以至于這個時間段出現了大批量的粉絲電影,明星也不單單是實力派,只要臉好看,飯就不難混。
  
  思密達歐巴等等偶像派的出現,變相加速了影像市場
  浮躁的電影文化升級到了如此地步,家庭影院在這一階段自然也變化了新的時代,從”聽“到”看“的改革,成為了廠商把目光瞄向影像輸出設備的關鍵,大尺寸電話和家庭投影成為了家庭影院推廣的重點,人們像是陷入了一種固定的循環:所謂滿足感要通過設備來實現。
  至今:網絡時代的影音文化仿佛回到了起點
  DVD的滅亡筆者個人認為是網絡時代所致,即便依然還是那個盜版市場,但能夠下載總比去買的劃算。這也讓市場更加混亂,整頓已經混亂不堪的盤片市場,還是放棄播放設備轉型顯示設備呢?
  網絡時代也讓電影文化徹底的快餐,人們的滿足感也更加難以尋摸。曾經一家三口看VCD碟片的日子幾乎一去不復返,片子多了,老少口味不一,你看你的,我看我的,誰也別耽誤誰。每年中,零散的幾部大片,你如果真的感興趣,可以選擇去電影院,或者等待著網絡上的免費首映,期待感沒了,滿足感自然就退化了。
  
  網絡時代的家庭影院的新定位把興趣放在了第一位
  至今的家庭影院已經成了專屬的愛好,選擇的搭建方式也多,投影機在改變電視長期以來的地位,影像設備的更新速度變緩,這就像是又回到了30年前,那種必要性在降低,電影文化的權重比也在下降,富裕的生活讓曾經難得擁有的東西變得失去了吸引力,文化的缺失必然也是導致硬件市場惡化的源頭。
  總結:30年,從低谷到頂峰在到如今的平淡期,人們的消費理念絕對并非是對一個技術或者是一款產品的認可,在大文化的籠罩下,沒有任何一個產品可以去控制消費者的情緒,而反之,文化則可以瞬間讓一個風投浪尖的產品立刻消失。
  我小的時候聽不懂什么叫戰略目的,多么冠冕堂皇的形容,而實際上,長遠的戰略醒目的也決定了一個品牌或一條產品線的合理定位,錄像機如此、VCD/DVD如此,如今的投影、高清播放器也亦是如此。
  做為一名80末出生的人,文章的分析和揣測也許并不精準,但希望通過一個新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一切關聯變化,影音未來的路不好說,也沒法說,靜觀其變而找到自己的需求點,想買則買,沒人攔著,同樣,沒有那個需求,就看好錢包,知足常樂。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周視點專題:關注臺灣八仙樂園粉塵爆炸!
  • CIT2015中國影音集成科技展專題精彩呈現
  • 走進曼臣:品質是生命力 服務是生存線!
  • 周視點:聚焦英國曼臣-優異·你聽得見!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 走進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聲
  • QSC:從功放制造商到音頻解決方案專家
  • 六十八年風雨歷程 成就sennheiser傳奇之聲
音響人物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tszfjx.cn 版權所有.1999-2015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86-755-33018766  傳真:+86-755-33010870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