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大歌星還制定了在當年年底上市的目標,沒想到,僅僅一年時間,這家曾被看好能成為中國大陸量販式KTV第一股的企業竟落得如此結局,難免讓人唏噓。
今年以來,KTV經營行業頻繁有退市的消息傳出,先是年初KTV行業巨頭錢柜逐步退出大陸市場,如今又是萬達大歌星全面關停轉讓。這兩則消息一出,立即在社會上引發極大的關注,一時間關于歌舞娛樂行業進入嚴冬期的報道層出不窮。然而客觀分析,筆者認為,情況并非看上去那么不堪,兩起案例只是歌舞娛樂行業成長過程中正常的一幕。大歌星和錢柜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必須遵循行業的自然法則。
現在來看,錢柜退出大陸市場應該是蓄謀已久的事。多年前,錢柜集團股東變更,經營理念發生重大調整,就注定了這家號稱量販KTV黃埔軍校的標志性企業將淡出人們的視線。而萬達大歌星幾年內的快進快出,只是眾多試水KTV市場失敗的一例。大歌星再一次印證,歌舞娛樂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發展體系,任何投資者無論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有多成功,進入歌舞娛樂行業都必須遵循這一行業的發展規律,單純依靠資金和資源支撐,并不能讓企業得到長久健康的發展。
以萬達大歌星為例,借助萬達的品牌效應和實力,以及依附萬達地產的便利條件,大歌星從剛入市就顯示出了天生的“優越感”和“霸氣”。特別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對大歌星的關注,使得不差錢的大歌星布局更加順風順水。單從門店數來看,短短三四年時間便迅速擴張成為國內KTV市場上最多的一家。然而就像那句流行的臺詞“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局”,在大歌星管理層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上市的時候,快速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摧毀”著大歌星的地基。
首先,歌舞娛樂行業的中高級專業管理人員本身缺口很大,從人力資源儲備的角度來看,大歌星的快速發展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這就導致了其相當一部分門店都是由能力普通的工作人員擔任負責人,這也為大歌星內部管理埋下了隱患。其次,大歌星經營團隊的主要負責人是做地產出身的,在接手大歌星之前并沒有任何在娛樂行業從業的經歷,在地產行業積累的經驗和萬達品牌帶給個人的自信,使得大歌星的掌舵者忽視了歌舞娛樂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面臨一些涉及專業性問題的重大決策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失誤。再者,歌舞娛樂行業和其他服務業一樣,是由實際銷售業績來衡量企業價值的,而實際銷售業績需要企業品牌的沉淀和市場的認可,這些都是有時間成本的。大歌星短期快速的發展并沒有給足市場充分認可的時間,導致總體的實際銷售業績說服力并不強,這些都注定大歌星的輝煌只是一時的。
大歌星的退出確實值得行業認真分析和思考,但以此為據做出歌舞娛樂行業危矣的結論實屬杞人憂天。歌舞娛樂自古就有,經過歷史證明它是符合國人生活需求和娛樂習慣的。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文化娛樂消費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剛需,KTV正是大眾娛樂消費的一種主要形式。無論哪個企業入市退市都是市場正常的選擇,無須大驚小怪。就像大歌星剛剛宣布轉讓,就有企業聲明接手,其實行業內部的生態鏈原本就是完整和成熟的。
另外,歌舞娛樂行業目前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和明確,歌舞娛樂行業將迎來繁榮、規范發展的好時機。另一方面,自貿區的開放也為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陽光、健康的大型連鎖量販式KTV已經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批新興品牌KTV發展迅猛。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在線下應用的普及,歌舞娛樂行業走技術化、多元化經營的道路,跨界發展、泛娛樂發展已成為行業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無論是錢柜還是大歌星,再一次提醒從業者,歌舞娛樂行業已進入新的時代,過去的輝煌不代表未來依舊輝煌,投資者有錢不代表企業能夠賺到錢,只有遵循行業的法則,長遠規劃,踏踏實實做好每個細節,才是做出品牌企業的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