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顯示屏打破了傳統屏的局限,在商業、演藝、舞臺報告廳等場所應用優勢凸顯并快速廣泛應用。LED顯示屏種類與品牌繁多,顯示效果參差不齊,差距跨度明顯,其中不乏次品,不僅效果差還會對眼睛造成巨大的損傷。
傷眼隱形元兇之一:頻閃
什么是頻閃?
LED顯示屏,是通過LED燈的點亮與熄滅來刷新畫面,從而成像的。LED燈逐行點亮與熄滅,會造成屏幕的每一行燈珠都在發光狀態與黑屏狀態之間反復切換。在較低頻率下,亮暗的切換能明顯被肉眼察覺,從而感覺到屏體的異常閃爍,這種現象就是頻閃。頻閃雖然是LED顯示屏工作原理伴生的現象,但不同頻率的頻閃會對人眼造成可大可小的傷害!
可見頻閃
人眼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個體差異大,絕大多數人可以察覺到80Hz以下的光閃爍,此時的人眼能夠明顯感知明暗變化,閃爍頻率在80Hz以下的也被稱為可見頻閃。可見頻閃是普通照明或顯示都無法接受的狀態。

▲人眼對頻閃的敏感加權函數
頻閃效應
對于80Hz以上的頻閃,人眼是不易發覺的,但對人眼的空間感知卻有著較大影響。例如將運動的物體看成是一系列靜止的圖像,即頻閃效應。由于頻閃效應,人們會產生錯覺,而把一些快速運轉的設備看成是緩慢運轉著甚至是靜止的,這種狀態具有極高的危險性。

▲頻閃效應示意
頻閃對健康有什么影響?
頻閃對人的視覺系統有刺激作用,會產生不適感。研究表明,3-70Hz的低頻閃爍光源可能引發部分人的光敏性癲癇;頻率大于100Hz時,人眼感受不到閃爍現象,但仍會造成眼睛疲勞、頭痛等癥狀。長期觀看使用,容易產生眼睛視覺功效降低,視力模糊、下降,注意力分散、光敏性癲癇等問題。

▲頻閃會造成視力下降
根據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研究和相關標準證明,LED光源的頻閃最低標準在1250Hz以上時,健康風險才處于較低范圍;而想要達到對人體健康完全無害的效果,頻閃頻率需在3000Hz以上。
改善屏幕觀看體驗從高刷好屏開始
itc推出的各系列LED顯示屏均嚴格控制頻閃頻率,并不斷升級與優化自研技術,目前刷新率均達到3840Hz,遠超人體無害的3000Hz標準水平。

▲手機拍照無頻閃更還原
3840Hz高刷新率能夠完美契合人眼可承載范圍,還可大幅度提升換幀穩定性,增強畫面的動態效果,實現播放無卡頓、不閃爍,有效防止眼部疲勞,呵護雙眼。itc高清LED顯示屏在播放高幀率視頻時不易出現拖影現象,手機或攝像機拍攝時可以減少水波紋出現,畫面質感清晰細膩,色彩逼真、還原度高。
關于廣州市保倫電子有限公司 ITC公司成立于1993年,專注于音視頻行業二十多年,產品包括公共廣播、數字會議、無紙化會議、視頻會議、錄播系統、專業擴聲、中控矩陣等系列的一千多個型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支柱產業,中國智能公共廣播系統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領先的專業音視頻產品制造商、系統集成商。產品廣泛應用于政府機關、大型企業、跨國機構、公園廣場、樓宇小區、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和場所。參與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場館、平安城市、2016年杭州G20峰會諸多重點項目,全球合作伙伴3萬家,大型成功案例突破40萬個。連續多年獲得“優質產品”、“知名品牌”、“最具競爭力品牌”“公共廣播行業十大品牌”等榮譽稱號。
集團公司共有:四個生產工廠+營銷物流中心+研發中心;共有1500多名員工。多年來公司一直致力于個性化、系統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音視頻系統的研發和生產;截止到2016年底,共擁有覆蓋公共廣播、數字會議、無紙化會議、視頻會議、中控矩陣、錄播系統、專業擴聲等產品的一千多項核心技術及結構專利。
為了適應全球化戰略的需要,我們已先后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ITC”商標,并在國外牽手了56家優質戰略合作伙伴!
【人才】
ITC公司擁有一支1500多人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專業人才隊伍,65%的員工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或初級、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中高層管理人員均具備大學本科、MBA(工商管理碩士)等高學歷以及豐富的音視頻行業經驗。優秀的專業人才梯隊,為企業發展和品牌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品】
公共廣播、數字會議、無紙化會議、視頻會議、專業擴聲、中控矩陣、錄播系統等七大類一千多個品種的音視頻產品,四個產品生產工廠、兩個產品研發中心
【服務】
ITC擁有國內少有的大規模、多系統的音視頻產品生產基地和銷售服務機構。其中,在廣州設置有多個大型生產基地,同時在廣州、北京、杭州、南京等區域設立了8家銷售分公司,并在全國48個省市自治區設立有八十多個駐點,200多位駐點專業技術工程師進行全方位的調試、培訓等工作。為客戶提供五星級、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一對一技術服務。
憑借行業領先的產品、良好的品質和優質服務,ITC精耕國內市場并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產品遠銷美國、英國、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或地區,深受國內外客戶好評和青睞。
免責聲明:本圖文素材來源于itc,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