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 WWDC 2025 那些炫目的 AI 功能和 visionOS 更新上時,蘋果在開發者會議的一個角落,悄然投下了一顆可能改變未來音頻格局的“技術炸彈”—— ASAF(Apple Spatial Audio Format)。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可能只是又一個技術名詞。但對于我們聲學工程師而言,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格式更新,而是一次深刻的范式轉移。它標志著主流空間音頻技術,正在從“回放”時代,大步邁向“實時計算與模擬”時代。
這背后,是蘋果對空間計算未來的宏大布局。今天,我們就從工程師的視角,深度剖析 ASAF,探討它將如何重塑我們的工作,以及它對杜比等現有巨頭意味著什么。

01. ASAF 是什么?不止是“格式”,更是“體系”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核心概念:ASAF 不是一個單一的文件格式,而是一個由制作格式和交付編解碼器組成的完整技術體系。
ASAF (Apple Spatial Audio Format - 蘋果空間音頻格式): 這是一種制作格式,或者說是“聲音場景的藍圖”。它并非預先混合好的多聲道音頻,而是包含了大量元數據(Metadata)和線性PCM音頻。這些元數據精確描述了每一個音頻對象(Object)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方向、大小、甚至聲學特性。
APAC (Apple Positional Audio Codec - 蘋果位置音頻編解碼器): 這是與之配套的交付編碼格式,是承載 ASAF “藍圖”的卡車。它負責高效地壓縮這些復雜的音頻數據以便傳輸和存儲。值得注意的是,APAC 也可以作為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數據的容器,這顯示了蘋果在過渡時期的兼容策略。
簡單來說,創作者使用 ASAF 來“設計”一個可交互的聲學場景,然后通過 APAC 將其打包分發給用戶。

02. 范式轉移:ASAF 與杜比全景聲的根本區別
ASAF 的革命性,只有在與我們最熟悉的杜比全景聲對比時,才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它們的核心區別,在于對“聽者”身份的定義。

舉個例子來理解這種差異:
在杜比全景聲中,你聽到的直升機是從左上方飛到右后方,這個軌跡是內容創作者預先設定好的。你的頭部轉動,可以改變你“聽”這個軌跡的角度。
在ASAF中,這架直升機是一個獨立的“聲音對象”。你可以站起來,走向它,它的聲音會變大、音色會改變。如果你躲到一堵虛擬的墻后面,你會聽到被遮擋后的沉悶聲音。直升機本身也可以改變航線,而整個聲場會根據它的新位置和你的新位置即時重新計算。
這就是從“回放”到“模擬”的根本飛躍。這對于我們這些癡迷于聲場控制和聲學建模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激動人心的。
03. 對聲學工程師和行業意味著什么?
ASAF 的出現,將對我們的工作和整個音頻行業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1. 對內容創作的顛覆音頻設計師的角色將越來越像游戲引擎中的“聲學場景設計師”。工作流將從基于時間線的音軌混合,轉向在3D空間中部署、調試和腳本化音頻對象。對 Unity、Unreal Engine 等游戲引擎中聲音設計的理解,以及對**聲學物理(反射、衍射、遮擋)**的深刻認知,將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2. 對硬件設計的新要求ASAF 的體驗依賴于對用戶位置和姿態的精確、低延遲追蹤。這意味著它將與 Apple Vision Pro 這類具備強大空間感知能力的設備深度綁定。這對未來的耳機、音箱等硬件也提出了新要求:
更強的處理能力:實時渲染復雜的聲學場景需要巨大的計算量。
更精準的傳感器:集成的 IMU(慣性測量單元)和與外部定位系統(如 UWB)的協作將成為標配。
新的聲學架構:為了更好地模擬來自任意方向的聲音,我們可能需要探索新的揚聲器陣列設計,甚至是個性化的 HRTF 測量與應用。
3. 撼動杜比的行業地位?
目前來看,ASAF 還不是杜比的直接“替代者”。蘋果通過 APAC 兼容杜比格式,是一種聰明的過渡策略,避免了與現有內容生態的直接對抗。
然而,蘋果的長期戰略意圖非常明顯:構建一個從硬件(Vision Pro, iPhone)、操作系統(visionOS)、開發工具(AAX 插件)到內容格式(ASAF/APAC)的垂直整合、閉環生態。當這個生態成熟時,蘋果將不再依賴任何第三方音頻技術授權,從而掌握絕對的話語權。杜比的挑戰,不在于技術本身被超越,而在于可能被蘋果的“生態護城河”繞開。
04. 寫在最后:
我們的機遇與挑戰ASAF 的發布再次印證了一個我們早已預見的趨勢:音頻技術正深度融入計算,成為模擬現實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挑戰,更是巨大的機遇。
挑戰在于,我們的知識體系需要不斷迭代,從傳統的電聲學、心理聲學,延伸到計算聲學、實時渲染算法、甚至游戲開發工具鏈。
機遇在于,我們的專業價值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在未來的空間計算時代,一個優秀的聲學工程師,將不僅僅是調音師或系統工程師,更是“虛擬世界聲學法則的構建者”。
ASAF 只是一個開始。
接下來,我們面臨著更多值得探討的問題:
這種實時渲染的計算成本有多高?對終端設備功耗影響幾何?如何建立一套針對動態、交互式音頻的客觀及主觀評價標準?個性化 HRTF 在這個體系中將扮演多重要的角色?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迎接并塑造這個正在到來的“計算音頻”新時代。
未來,不止于聽見,更在于計算。
